返回首页 | | 今天是:

痛风健康教育——冯君梅

来源:院办公室     发布日期:2018-05-10

   痛风是单钠尿酸盐沉积于骨关节、肾脏和皮下等部位,引发的急、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,与嘌呤代谢紊乱及(或)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,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。下面由内一科冯医生给大家讲解关于痛风的相关知识。

      



     冯君梅,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

     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,现为糖尿病青年委员会委员,四川省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,四川省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,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。擅长治疗内分泌、消化系统等内科慢性疾病。


      我国痛风的患病率约为0.34%-2.84%,可能与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关。临床上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,女性则多在更年期后发病,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,常有家族遗传史。

其临床特征为:


      1.急性关节炎表现为多数在午夜或清晨突然起病,关节剧痛,呈撕裂样、刀割样疼痛,难以忍受,数小时内出现受累关节的红、肿、热、痛和功能障碍,单侧第1跖趾关节最为常见;


      2.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,常见于反复发作的关节周围,外观为隆起的大小不一的黄白色赘生物,表面菲薄,破溃后排出白色粉状或糊状物经久不愈,关节内沉积的痛风石可造成关节骨质破坏,表现为持续的关节肿痛、压痛、畸形、关节功能障碍;


      3、痛风性肾病表现为夜尿增多,晚期可出现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、水肿、贫血等,少数患者表现为急性肾衰竭,出现少尿或无尿;


      4、尿酸性肾石病表现为较小呈沙粒状的结石可随小便排出,较大不易排出的则易引起肾绞痛、血尿、排尿困难等


      依据欧美对痛风患者死亡原因的统计,因痛风而产生的并发症中,以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占最多,其次是尿毒症、脑血管疾病、恶性肿瘤等,但在亚洲地区日本的研究却以尿毒症居首位,其次才是缺血性心脏病,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。


      在痛风的治疗上,中药也有独到之处,急性期可选用清热利湿、通络止痛的药物,如黄柏、苍术、前仁、川牛膝等,结合足浴外洗,效果甚佳。缓解期用药可偏重于益气强肾,扶助正气。


      患者的教育、适当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是痛风长期治疗的基础。在饮食方面,肉类及动物内脏、骨髓含嘌呤量高,应尽量不吃,海鲜、豆类、菇类、花生等含有一定的嘌呤,尽量要少吃。多饮水,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饿,节制烟酒,尤其不能酗酒,不喝浓茶、咖啡等饮料。禁用或少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,肥胖者要积极减肥。


      最后痛风患者要注意劳逸结合,避免过劳、精神紧张、感染、手术,要避免高嘌呤饮食,保持理想体重,每日饮水应在2000ml以上。一般不主张痛风患者参加跑步等较强的体育锻炼。




       医务科供稿